近日,南京一位女士陈某因为在入职后1个月查出怀孕,被所在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然而,《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予以辞退、单方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因此,陈某决定将公司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单位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在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最终,法院判决恢复陈某与单位的劳动关系。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提醒我们,保护妇女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怀孕、生育、哺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用人单位应该尊重女性的权益,不得歧视或者辞退女性员工。同时,这也提醒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劳动法》的学习和宣传,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只有在确实存在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违纪行为或者确实考核不合格等情况下,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希望此案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我们共同为保护女性员工权益而努力。此案的判决对于保护女性员工权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女性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如果用人单位因此而辞退女性员工,不仅是对于女性员工个人权益的侵犯,也是对于法律法规的无视和漠视。事实上,此类案件并不少见。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需要请假或者调整工作时间,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因此选择辞退女性员工。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也是对于女性员工的歧视和不尊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女性员工的权益和保护措施,让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女性员工的权益,并且加强对于女性员工的关爱和照顾。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于用人单位的监管和制约,对于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和惩戒,维护女性员工的合法权益。总之,保护女性员工权益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此案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女性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ChatGPT、AIGC、大模型与搞钱”“风口已到?下一个高薪行业AIGC,月薪3W+!”“百分百就业!”这是多家AIGC培训机构打出的标语。随着AIGC关注度升温,相关技能、人才培训也火爆起来,不少培训机构更是希望借机“收割”一把。招生标语里“月薪3W+”的“搞钱”目标能实现吗?又是谁制造了AIGC培训的狂欢?培训机构刚刚“满月”,学费“一天一万”AIGC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毫不回避“搞钱”字眼,一家培训机构直接将“搞钱”两字写在了标题里。在这家培训机构的教学大纲中,也专门留有多个篇章讲“如何搞钱”,如“拿到谷歌百万年薪offer”“第一波红利”“开撸网赚项目”等。中新经纬以学员身份联系了该机构的陈老师,对方表示,这个课程主要面向企业,时长6个小时,一天讲完,费用是1.8万元,最多可以100人同时听。从陈老师发来的过往案例看,这门教授如何用AIGC“搞钱”的课程已在银行、汽车、通信等多个行业的多家企业落地。上述陈老师称,这门课程目前“一课难求”。“主讲老师5月已经约满了,最早能约6月。”陈老师说。除面向企业的培训外,面向个人的培训也颇为火爆。“现在只做一对一,线下授课,课时2天,1天1万元,GPT和Midjourney一起学。建议找5个人一起上课,一个人是1万元,5个人也是1万元。”做AIGC培训的唐萱(化名)表示。从唐萱提供的课程体系资料来看,她所在的培训机构共提供25种课程,课时从1天到5天不等,主要面向运维人员、系统工程师、开发人员、架构师、安全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职业。“有一个做医疗器械的团队,需求是用GPT生成文案来批量生产短视频,我们把课程压缩了,一天就学会了。”唐萱说。中新经纬根据唐萱提供的信息查询发现,这个一天收费1万元的培训机构刚刚“满月”。天眼查显示,该培训机构背后的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12日,主要员工只有两人。此外,还有培训机构提供“上完课可以内推本公司”的“福利”。“我们公司是有人才需求的,学完课程之后可以内推,可以就业。”天津一AIGC培训班的工作人员说。该公司推出了一门课时两天,名为“AI全媒体运营师”的培训课程,费用是3580元,主讲用AI自动生成图片、文案、视频。“如果培训班能教会,我们还看论文干什么?”火热的培训背后,是AIGC人才需求猛增以及居高不下AIGC人才薪酬。据拉勾招聘4月发布的《2023第一季度AIGC人才供需报告》显示,2023年3月,AIGC人才岗位需求量环比增加42%,其中,25%的AIGC算法工程师岗位月薪超6.8万元。那在从业人员眼中,这些速成的“AIGC工程师”靠谱吗?APUS技术专家张旭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认为,培训班只能解决“原来不会用,培训以后会用”的问题。“以设计师行业为例,一些特殊画风的设计图,公司原有的设计师做不出来,需要寻求外包设计者,但有了AI之后,这些图AI能做,原来的设计师只需学会使用AI就行了,这种情况下参加一下培训班是可以的。”张旭解释说,除此之外,很多人还不会使用像ChatGPT类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AI工具,这类人也可以通过培训班来增强自身的职场优势。“这种培训到底能把人提升到什么水平,能不能用也要看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张旭也强调。不过,如果有培训班称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从事研发、设计工作,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事实上,抛开使用场景,大模型、AIGC对普通人来说是有一定“壁垒”的。据张旭介绍,AIGC工程师多为相关专业出身,需要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读懂论文的能力,“可以教会使用,但若做到精通是很难的。比如要训练出一个新算法,工程师需要在前期认真看论文学习,非科班出身的人连论文都很难懂,因为里面全是公式。”张旭说。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大火时做培训课、出书的,可能都是同一拨人。或许是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快,市场需求大,因此有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但这也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热门话题来进行营销,而且这些商家可能会采用一些欺骗手段来获取不当利益。张旭也提到,每当行业有新鲜事物出现时,就会有各类培训班接踵而至。大数据火的时候,会出现大数据培训班;区块链火的时候,会出现区块链培训班;今天AIGC火了,就有了AIGC培训班。“培训班能快速教会不会的人怎么用,但速成的培训班无法培训有深度的内容,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这些需要沉下去的行业,不是靠培训班能解决的。”张旭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香港元朗5月20日晚发生一起谋杀案,案中一名54岁女子在路边死亡。香港警方在现场检获电锯、刀及手套,怀疑与案件有关。元朗警区重案组正积极调查案件。新闻公报称,香港警方20日晚7时26分接获报案,称发现一名女子昏迷倒卧在元朗锦壆路东一人行路。警方赶赴现场,发现这名女子颈部及背部有刀伤并且身体多处受伤,该女子现场被证实死亡。经初步调查,案件列作谋杀。案发现场(来源:香港01)警方封锁现场调查,死者遗体被帐篷覆盖。(来源:香港01梁伟权摄)据香港01报道,据了解,经初步检查,死者身上多处受伤,包括颈部有明显创伤,肚部肿胀及有数处伤痕,脸容严重毁烂,身旁有数只牙、一顶黑色鸭舌帽及一部电话。警方人员在现场附近草丛发现了染血的电锯和利刀(来源:香港01梁伟权摄)另外警方于现场附近约20米草丛检获一把染血电锯、一把30厘米长的牛肉刀及一对手套,怀疑与本案有关。警方稍后将安排为死者进行尸检,以确定其死因。尸体旁发现一部手机及一顶黑色鸭舌帽。(来源:香港01梁伟权摄)大约凌晨零时,在警方人员调查期间,女性死者身边的一部手机突然响起,警务人员捡起接听,并向来电者表示:“你姐姐现在出了事,不要再打她这个电话了,有什么事就跟我们说。”
女子卢某被一男子殴打,遂用高跟鞋将对方打成八级伤残,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还要赔偿对方20万余元。时隔7年后,卢某和家人凑齐20万余元,于近日来到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一次性支付完赔偿款。卢某凑齐20万余元,主动到法院支付赔偿款。2016年,卢某经营着一家店铺,有一天,男顾客肖某在店里和她发生争执,用高压锅盖将玻璃店门打碎,卢某随即报警,民警将二人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在乘坐巡防车去派出所途中,两人继续争吵,肖某拳打卢某,卢某脱下高跟鞋打砸肖某面部,致使肖某眼部、头部受伤。因事发突然,车上的民警未能及时阻止。经鉴定,肖某的伤构成八级伤残。最终,卢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同时,法院还判决卢某赔偿肖某医药费等共计20万余元。判决生效后,服刑的卢某未支付赔偿金。2017年底,案件执行过程中,法官发现卢某名下有套房在贵州贵阳市息烽县某小区,随即对该房产进行了查封。去年该房产的查封限期即将届满,执行干警再次上门,见到了刑满释放的卢某。执行法官到贵阳市卢某家门口张贴执行通知。法院供图“该坐的牢我也坐了,这件事肖某也有错,怎么不执行他?”心有怨气的卢某不想支付赔偿款。经执行干警解释后,卢某逐渐平静。今年5月上旬,卢某和家人将20万余元的执行款交到了法院。卢某表示,还完这笔钱,心里也踏实了。
湖北武汉警方近日宣布打掉了一个跨境赌博团伙,该团伙从境外购买赌博软件,短时间内使数万人陷入其中,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今年2月,武汉警方获取了一条重要线索,有人涉嫌在网络上进行赌博活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刘良明表示,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备注为“高三六班”的微信群,这个微信群里每天有人固定发送赌博流水图。根据这条线索,警方立即展开调查,但由于缺乏相关证据,进展并不理想。据刘良明介绍,赌博在网上进行,比较隐蔽,我们不清楚赌客和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赌资如何收取、赌博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为了打开案件的突破口,警方决定将调查重点放在参赌人员身上,案件很快有了转机。几名参赌人员因为赌博欠款四处逃避,当发现警方介入调查后,他们立即积极配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李磊表示,这个团伙是从境外购买的(赌博)软件。同时,服务器的储存地也租用在境外。他们每天昼夜不停地开设赌场达到400余次,一个月以来,他们的总赌资达到了1.6亿元,(赌博的)组织者从中获利达800余万元。明确了赌博团伙的犯罪证据后,从今年3月开始,警方陆续在全国多地同时对赌博团伙成员展开了收网,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广西小伙小陈与小美(均为化名)系青梅竹马,两人一同长大,一同读书,并在长大后发展为恋人关系,谈婚论嫁。然而,因为双方父母对彩礼数额产生分歧,小美提出了分手。为了挽回感情,小陈在分手后的3个月里,先后22次发送“1314”、“520”等带有特殊含义的红包,小美收下了红包,也给小陈的心里留下了一丝希望。2022年9月21日,小陈远远看到,小美与新男友生活在他的房子里。这一幕,刺痛了小陈,他在次日凌晨发送了遗言,跳楼自杀。小陈父母认为小美是导致儿子自杀的直接原因,起诉索赔51万。小美是否需要为小陈的自杀负责?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书里给出了答案。挽回感情失败后跳楼自杀小陈与小美都是柳州市鱼峰区某村村民,两人自小一起长大,2020年4月确定恋爱关系,2021年6月开始同居,2021年3月,购买了一套64.18平方米的房子,该房登记在小陈名下。2022年6月23日,小陈与小美双方父母因彩礼数额存在分歧,小美提出了分手。分手时双方对此前购买的房屋进行处分,房屋归小陈所有,小陈补偿小美装修款15万,小陈已支付8万元。小陈虽然表面上答应分手,但一直放不下,从2022年6月23日至2022年9月21日期间,共有22次向小美发“131.40元”、“152.00元”、“52.00元”、“1314元”、“520元”等带有特殊含义的微信红包,转账说明中注明暧昧的语句,小美都收下了。本以为挽回感情有望的小陈,却发现,分手后的小美又找了新男友。鱼峰区法院的一审判决书显示,法院审理查明,2022年9月20日18点31分,小陈来到他的房子附近暗中窥探,发现小美与其男友一同生活在房子里。同日,小陈还尾随小美与男友外出。9月21日2点31分,小陈最后一次来到该小区,确认小美与其男友在屋内休息后离开小区。回到了暂住的小美的房子处,开始编辑遗言。之所以会住在对方的房子里,小美解释,她是因为小陈要去外地工作,应他要求搬过去居住,以防设备老旧。而2022年9月11日,小陈外出工作1个月后回到柳州,称没有地方居住,于是她将自己位于另一处的房屋钥匙交给了小陈。小陈于2022年9月21日凌晨3点40分左右发给小美的微信中,他提到了“我走了,分开实属不愿”,也提到了“见证了你们所有的开心,你们在我们曾经的房子里做都着曾经我们一起做的事……我知道无挽回你。你们睡在同一张床,我们曾经的床……我的心每一秒都如刀扎一般,我不甘,我又无办法”,“我还是爱你,你会一直开心快乐的,我会化作人间的风雨一直陪着你”。小美因在睡觉没有看到该信息。2022年9月21日凌晨4点左右,小陈又发给其母亲发微信,表达了自杀的想法以及交代后事。小陈母亲收到该微信后,联系了小美的母亲询问小陈与小美的住址。小美母亲帮忙联系了小美,并于当日5点50分告知小陈母亲,“我女讲找到他了,和他好好讲讲了,你不要这么担心”。当日6点55分,小美母亲电话告知了小陈母亲,小陈跳楼的消息。法院审理查明,从2022年9月21日4时16分到至5时01分,小美与小陈4次通话,通话时长21分30秒。6时31分拨打报警电话,小陈跳楼前公安民警赶到现场,公安民警劝阻无效后,小陈跳楼。小陈坠楼时将楼下的一辆车损坏,他的父母为此赔偿了车主车辆维修费5430元。法院:无法律责任,但处理感情纠纷确有不妥小陈的父母认为,小美与小陈分手后,小美没有拒绝小陈的亲近与示好,两人之间的感情事实上没有了断清楚,期间小美不仅新交了男朋友,还把新男友带到小陈的房子居住生活,使小陈受到严重刺激,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小美知道小陈有轻生念头,没有第一时间告知小陈家人,有没有告知事发地址,小美是导致小陈跳楼身亡的直接原因。他们起诉至法院,索赔51万余元。小美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为此,鱼峰区法院用长达1500余字进行了详细阐述。鱼峰区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写道:生命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人人都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为人生中受某种挫折就痛不欲生,生无可恋。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婚姻制度。男女恋爱期间,均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妥善处理好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男女恋爱行为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不能因为失恋就痛不欲生、甚至自杀身亡,枉费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法院审理认为,小美与小陈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多年的相识相知,确定了恋爱关系、购买了住房,到了谈婚论嫁的关键时期,由于双方父母因彩礼问题产生分歧,小美向小陈提出分手,小陈处于无奈,虽然答应与小美分手,但仍以最大的诚意挽留小美,从2022年6月23日是至2022年9月15日就有22次向被告小美发“52.00”、“131.4等特殊含义的微信红包,其中,9月9日当天发了15次之多,并在红包说明中称呼暧昧,在其出差期间还将房屋交给小美居住。2022年9月4日,小陈与小美微信聊天得知小美另有新欢,但不相信是真的,到了9月17日微信聊天得到确认。9月20日18时30分至9月21日凌晨2时31分,小陈对小美进行跟踪窥视,知道小美与男朋友双双出入并同居在其房屋,小陈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其种种努力已无法挽回小美回到自己的身边,致使情绪失控,9月21日2时52分,小陈回到小美的房子处编写微信遗言发给小美和自己的母亲,交待后事,实施自杀行为,当小美从小陈微信遗言和母亲电话得知小陈要自杀,小美尽全力多方寻找,终于在自已的住处找到小陈,试图通过安抚、劝导的方法让小陈放弃自杀的念头,因此,未告知小陈父母前来帮助劝导,当劝导无效后,采取报警求助的方法并无过错。此结果系双方恋爱分手近三个月后发生的突发事件,双方已不再具有恋人间相互扶助的义务,即使其先行行为具有道义上的救助,但从小美与小陈的力量悬殊的客观因素,不足以通过自身加以救助。故小陈的自杀身亡结果与被告小美的行为不产生法律上的侵权责任。在双方分手后,小美有另找恋人的自由,小陈也有另找新欢的自由,但小陈真实诚意挽回无效后,认为希望完全破灭,导致小陈悲观自杀,小陈作为一个法律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理应知道生命的珍贵和自杀产生的严重后果,在情感出现纠纷后,不能理智面对,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造成死亡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责任。小陈父母请求小美赔礼道歉,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各项损失的50%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但根据法律精神和公平责任原则和见危施救的道德责任要求,小美应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小美在处理情感纠纷时确实存在不妥之处,如分手后不该收取小陈带有特殊含义的微信红包、不该到小陈的房屋居住,在有新恋人时仍保持与小陈的暧昧关系等。小美的上述行为系道德调整的范围,该行为与小陈自杀身亡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应承担相应补偿责任,一审法院酌定小美适当补偿小陈父母2万元。
身份证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证明,作为身份证照片,“真实”应该是它最优先的属性,但有人为了让自己更“青春”,竟把主意打到了身份证上。这张美似女团成员的照片今年3月初上海普陀公安分局长寿路派出所,在日常检查中查获的。和这张身份证一同被查到的,居然还有另一张身份证,而它们的主人都是同一人——来沪女子吴某。难道吴某能72变?为骗男友结婚定制美颜假身份证:户籍都改了警方发现,这两张都是假身份证!一张姓刘、一张姓林,吴某不但给自己换上了深度美颜的照片,还篡改了年龄,从2001年出生,改为2002和2003年。连户籍地也从广西改为上海和湖南,相应的身份证号码也被修改。吴某表示,照片都是用美颜相机拍的,网上制造假证的人说可以按照她的要求,修改身份证上的任何一个部位。原来,吴某来沪之后,希望迎合男朋友结婚的要求。于是在网上找了制作假身份证的人,改户籍、P照片,以此留住男友。警方顺藤摸瓜捣毁黑色产业链一条制售伪造证件的产业链浮出水面,警方顺藤摸瓜,很快锁定了向吴某销售假身份证的“中间商”刘某,而在刘某的背后还存在着向其提供假证的“上家”警方随后在多地实施抓捕,查处制假窝点6处、制假设备16台,他们每天制假证的件数在10-15件。目前,2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伪造、买卖身份证件罪,已被普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话匣子综合)
5月20日,有网友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医院门头是白底黑字,有网友评论称像“殡葬风格”。20日下午,该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门头系广告公司制作,接到反馈后已拆下门头,并联系广告公司整改。视频显示,一家名为内蒙古易和医院的门头招牌为白底黑字,下方的科室和业务介绍也是同样的字体。有网友留言表示“白底黑字跟殡葬风格一样”,也有网友反驳,认为医院只要能治病即可,门头只是引导地点,不必吹毛求疵。医院外观来源:视频截图该医院官网介绍,这是一家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民营医院。5月20日,该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白底黑字的门头是广告公司设计制作的,使用没多久,此前并未接到关于门头不合适的反馈或投诉。20日在接到网友的反映后,他们已联系广告公司,目前门头已拆下,并已要求广告公司整改。
江苏连云港“网红三千哥(本名:王某丰)直播PK喝白酒后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据媒体追踪证实,事情是真的,确系因饮酒过量去世,并已经火化下葬。对于三千哥直播PK喝白酒的事情,他的朋友赵先生表示:“他应该是16号那天去世的,16号凌晨1点多钟PK结束后,到了下午1点钟的时候发现人已经没了。”直播间PK喝白酒有必要说明的是,赵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明确地称“他就是打PK”,强调“前面不知道喝了多少”,但是后面“看他喝了差不多4斤”,先喝了3瓶没有吐,第4瓶又喝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喝了很多。之所以强调这个事实,并不是打算批评三千哥。而是想从事理和性质上梳理一下悲剧的根源。按理说,依照《直播行为规范》,直播喝酒是不允许的,直播PK喝白酒更不允许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平台为何不封杀呢?对此,有网友指出:“平台当时就封了,但对方太犟了,又找了一个账号继续播、继续喝,一直跟人家审核打游击。”怎么说呢?所谓“太犟”也好,“打游击”也罢,只是直观的行为表现,而背后的“酒量即流量”或许才是真正的催命符。理论上讲,平台对所有正在开播的直播间会实时监管,但这个实时监管不是实时紧盯,而是实时巡检。这就导致,如果巡检时没看到违规行为,那么确实会存在漏网之鱼,再要是围观直播的网友不举报,很容易出现短暂的持续违规行为。从这个意义来讲,再去理解审核为何没封住(保住)三千哥,自然就更容易了。要知道,像直播PK喝白酒这种行为,往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很容易躲过审核巡检,以至于审核还没来得及认定违规,直播可能就结束了。因此,很多人直言“直播喝酒直接封才行呀”,显然只是基于理论在追问悲剧,而不是从现实秩序出发追问悲剧。这就好比交警指挥交通,希望来往车辆遵守规则,出行顺利安全,但是总有人以破坏交通规则为代价进行耍聪明,以为骗过交警就能万事大吉,可真要出了事,谁都清楚“多是大事”。如此掰扯,是想说平台监管、舆论监督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尤其像直播PK喝白酒这种行为,暂且不论对青少年有什么恶劣影响,但对PK者自身健康也是影响恶劣的。说实话,别说是4斤白酒,就是1斤白酒喝下去,多数人也是很难受的。可能有人会说,三千哥很能喝,1斤没事,2斤来劲,3斤正好,4斤不醉。类似这种说法,酒场上很常见,但是真要问那些酒神们喝多了什么感受,没有人说享受的,基本上都得“小死一回”。就此而言,再去审视以拼酒为趣味的直播PK喝酒,只能说“酒量即流量”让犟人更加英勇了。毕竟有句话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这样的逻辑移到网上,自然就成了“酒量即流量”,甚至榜上大哥的礼物刷得越多越豪,犟人的酒喝得越多越猛。于是“饮酒过量”就成为直播PK喝酒的常态,并且稍有不慎,三千哥的悲剧就会重演。所以说回直播PK喝酒,只想说流量是把双刃剑,可以致富,也可以致命。甚至从致富的角度讲,它本身就是不长远的操作,一方面不合规,另一方面不长远。毕竟再怎么能喝的主播,也经不起每天4斤的量。还有就是主播的家属们和围观PK喝酒的网友们,该劝一定要劝,但不是隔着屏幕劝酒,而是劝主播不要喝酒。家属们就不用说了,牵涉到生命健康肯定会劝,实在不行直接在直播间举报就好。至于围观PK喝酒的网友们,既然围观了,估计就是喜欢这种趣味,可这里必须重申一下,这是恶趣味,虽然不一定会死人,但是死一个人,便意味着毁一个或两个家庭,所以减少这种恶趣味,就意味着在救人救更多家庭。对此,可能依然有人会反驳,强调不对着屏幕喝,“三千哥们”也会私下喝,救不完的。是的,确实救不完,但是能把“酒量即流量”的催命符撕掉,便意味着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活下来,至于那些换着法要见阎王的人,只想说“不是世人不救,而是实在救不住”。
近日,杭州市发生了一起聚众淫乱案,涉及到六名当事人。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了当事人的姓名后,引发了一些质疑声音。根据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六名被处罚的当事人因参与由他人组织、召集的男同性恋群体聚会并进行淫乱活动,受到了行政处罚。在这六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处罚人的完整姓名被公开。公开当事人姓名的举措在社会中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公示当事人姓名可能涉及个人隐私权的侵犯,而对于这种涉及性取向的案件,公开姓名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社会压力。同时,一些人也对公开姓名的必要性提出了疑问,认为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应该更加注重案件本身的处理和社会教育。然而,也有人支持公开当事人姓名的做法。他们认为公开姓名有助于加强社会监督,让公众对案件的性质和处理结果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提高社会对违法行为的警惕性和道德约束力。同时,公开姓名也有助于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权衡个人隐私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法律和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教育和法律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以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