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一个网站会通过友情链接或购买反向链接获得初期的外链,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外链的稳定性可能比其他都重要,因为有时候友情链接或购买的链接不稳定很容易让搜索引擎降权,而一般来说其他方式获得的方向链接就不大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便这个链接消失也不会被认为是作弊而受惩罚。所以我的观点是,想把一个网站做大,适当的友情链接即可,特别要注意数量和稳定性。同时更主要的一点是通过其他方法获得外部链接,从而最终提高网站的PR值。有些站长可能都知道获得外部链接的一些方法,这里总结了10个,都是经常被使用的,但很有效:1:在各大型网站建立属于自己的博客,不断的在这样的博客中写一些原创,让搜索引擎收录,当博客的文章收录数量到一定程度时,适当的增加上主站的链接2:在很多能够建立个人小型门户的站点建立站点,在这些站点上发布文章,并在一段时间之后留下自己网站的链接3:在一些知名论坛上申请账号,混到一定程度之后签名也好,通过权限留下链接也好都可以增加外部链接4:在知名网站上写软文,留下自己网站版权所有,让转载者自动的给自己添加外链,而且,这种外链随着网站采集网站,网站再采集网站,会不断的提高数量,是目前最好的增加外部链接的方式5:多建立几个网站,养起来,哪怕他们的pr只有0,但是要保证这些网站你都要不断的更新文章,让搜索引擎对这些网站都比较友好,并让这些网站都单向指向主站,当然,必须是这些网站收录有一定时间之后再这样做,这样的效果设置比一个双向的友情链接换来的pr3的网站给你带来的效果都要好。6:增加网站的流量,这个流量可以通过在一些网站做广告(有点费钱)或者是直接写几篇比较专业的文章在人口密集的论坛发一个头部,引诱网友访问你的网站来获得,甚至可以在网站放一个常用软件,在其他地方提供给网友下载来达到(事实证明,一个网站的流量确实能提高pr值)7:在百度贴吧,雅虎知识堂,soso问问等问答类网站回答网友问题,并顺便将问题解答的答案做成一篇文章放到自己网站,让网友来网站浏览,一个能带来一定的流量,一个能增加外部链接8:在网易,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的论坛中申请账号,在跟帖时技巧性的留下网站链接。9:如果是企业网站,不要忘了,在自己名片,或者任何可以让别人看到的媒体上留下自己网站的链接,这些都是为了增加流量10:最关键的,也是最好的方法,让站长朋友的网站单向链接你的网站,等你的网站pr升上去之后,再给他补回链接,最好的是直接就换成友情的链接,这样双发都不会受惩罚。
为什么呢,个人以为可以从用户和网站运营两个角度去看:用户角度-习惯的力量、传统的映射1、从网络进入中国开始,国内网民的网络体验是从门户开始的(全国的三大不提了,区域的比如上海热线,isp兼门户,美好的回忆啊),因此国内用户对网页的“外部习惯”是门户那样呼啦啦展开的信息。(时至今日,门户在模式方面确实已经略显陈旧,为了生计而纷纷转投网游之类偏门,但是从用户习惯来说,网易的邮箱、新浪的内容,至今无人能撼动,大批初级网民的习惯仍是从那里养成)注释:外部习惯,产品和产品之间的习惯,例如office系列,跨越了word、excel、ppt,使用习惯是一致的2、传统的映射,即浏览网页对应于线下生活的什么元素。这是一个常识(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反复论证这个常识),本身也是一种习惯,跨越了网络行为和日常线下行为的“外部习惯”。那么网络最初对于国内网民来说映射了什么呢,一是报纸、二是寄信。一个习惯了翻看大彩页报纸的用户,你忽然拿本国外的小册子(封面就标题、左侧导航,复杂的再来个搜索栏)给他,你不死谁死。。。。。因此,从习惯的角度来说,对于习惯看门户的用户,热闹的页面对他们是最“简单”能接受的,与简单性的原则不仅没有背离,反而是极度契合。网站运营角度–双方都需要扫盲和进步1、内外两方面扫盲的需要网站的所谓“简单”,立足于突出最需要突出的内容和功能,然而早期的国内网页,有两个情况,一是网站面对的是一无所知、一片空白的用户,任何事情都需要突出,因此采取“全部放出来”无疑是可取的做法;二是网站运营方本身也没几年经验(废话刚创办谁有几年经验),他自己也不知道该突出什么,是一种自我扫盲。2、不会测试不知有没人想过,一个页面出现了这么多的图文,除了卖广告的时候位置超多、很爽以外,到底有没人看。大批的门户站,除了最大的顶部栏目和底部的违禁小广告以外,其他地方的关注和使用率真的很成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部分呢?尝试定位了问题后,如果做了改进,能进行效果评估么?如果都不会的话,那还不如都放上去最安全了不是么。当然了,对于卖广告的门户来说,他最好全世界都不会测,随他自己说,这是题外话了。目前的变化和建议1、入口多元化网络入口的竞争目前已经白热化,除了耍赖的通信运营商我们不谈以外,im、论坛、sns、游戏、搜索引擎都已经取代门户逐步成为最重要的入口(所以门户要做网游,其实其他的他们也都试过)。现在主体网民的习惯可能还是较早的一批,但是3年、5年以后呢?这里想说的是,运营网站的您,是否了解您的用户,他们是从哪里第一次上网的,这决定了他们的使用习惯。如果他们不是从门户来的,而您给出了一个“热闹”的门户页面,我可以比较肯定的说,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很低”。那么如何知道用户到底什么习惯呢,功夫在线下,如果不能切身感受用户,那么可以说你一只脚已经踏进失败了,而成功的后起新秀网站,往往是创业者从自己的生活需要出发,到这里是举n多例子的时机了,懒,略。2、运营成本的敏感最早的大门户,烧钱烧的很猛,海量的编辑(职能比传统的多多了,如“采编”、“活动”、“枪手组织”、“互相抄”等),才能保证页面的“热闹”。对于中小网站,去站长论坛看一下,整天是讨论自动采集,以及“啊我又被xx给降了”,这也是因为一个人–甚至一个小团队,是很难撑得起所谓“热闹”的页面的,类似采集这种权宜之计从行业道德、知识产权、以及自己的切身长远利益方面,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可以从脱离“网站必须热闹”这个盲点开始。这不仅仅是为了你的定位更准、你的形象更好,这还直接影响到你的财务状况。又是一个题外话,现在自动或人肉的采集发布都变成一种网络公关行业了(都惊动央视了,因为影响力貌似比他大–如果央视有影响力的话),中国人的生存技巧、学习能力和实用主义,真的让人不知该自豪还是该咋说才好。3、搜索以及测试技术的进步搜索的出现,使得“简单性”完全上了一个层次,就一个搜索条,全世界都在里面了。这里面不仅包含用户能搜索到信息,还产生了巨大的技术衍生效应–任何一个运营者都可以对网站访问进行追踪、回溯了。这意味着终于可以测试,网站的逻辑是否清晰,网页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哪,以及放的内容是否吸引人、以及买的广告到底又空耗了多少这些关键内容,这使得“简单性”具备了可操作性。(当然网络广告公司也更抓狂了,连新浪都弹首页大窗广告了,那些要下拉n次才能看到的文字广告,一个月打个三折还好几万的,总算快要忽悠不出去了)经常看到长篇大论说,网站要逻辑性好,要有导向,要站在用户角度,说了半天就好象在论证我们必须呼吸才能活着,我的建议是:美工的钱不要省(最后选了胸大的那个故事,记得么),不断咨询用户,不断看流量监测,然后不要光看不做事,反复测试反复改进,就可以了。其实这篇文章真的能举无数例子,但是最近事情挺多,没心情扫盲,再说这年头有可能我一说他好就给收购或倒闭了,省点事情就随意写点思路了。
aidas最初是由刘易斯(lewis)提出的,原理是用来说明广告对消费者产生的不同作用,以漏斗形式展现了以下五个阶段:attention(引起关注):能否引起关注往往就在秒毫之间,所以我们一般通过大标题,再配上一个副大图片吸引访问者的注意,有投放过adsense或者其他广告联盟的站长也知道,这种方式往往也是最有效的,点击率是最高。interest(产生兴趣)告诉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能给你带来的利益和好处,这样消费者才会很乐意的购买你的产品。desire(引发购买欲)能够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就是消费者需要该产品;让消费者知道该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他的问题,满足他的欲望。action(促进购买行为)当消费者打算购买商品的时候,那么你就要告诉他怎么购买,购买流程是怎样。提供清晰可靠的callonaction(这里有解释),将注册,购物流程和网站的交互尽量最简化。satisfaction(获得满足感)虽然满足感无法直接地提高转化率,但对你的整盘生意至关重要。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用户的成本的2~6倍,在获得良好口碑的同时,可以让一个用户不断地回头购买你的商品,而且该用户会向他的朋友推荐你的商品。下面是一个很好的利用aidas原理的案例:http://www.missionbicycle.com/1.attention:一副大图片足够吸引访问者的关注2.interest:一个大标题告诉访问者为什么你需要这个自行车,这个自行车可以让你达到什么预期。3.desire:橱窗上摆设最近生产设计的自行车和优势介绍刺激访问者的点击消费欲望。4.action:当访问者想购买了,一个显眼的购买按钮显得十分重要。我自己在做某游戏联盟推广的时候,曾经故意将突出一个“立即注册”的按钮和不突出这个按钮做比较,转化率差10%以上。提醒访问者,这里是购买按钮,免得别人找了老半天要找不到支付,流失了客户。5.satisfaction:在网站的左侧有feedback的按钮(为了方便截图,我将该按钮移动了),用户可以反馈,咨询,而且点击feedback之后还可以让访问者看到最近顾客对产品的评价。注意是达到广告诉求的第一步,对于广告人员来说,搞清楚人们如何注意,怎样引起人们的注意,有莫大的价值。同理,电子商务网站更加有必要遵循aidas原理,让用户在浏览的过程中,从关注到购买到满足,在设计的细节上达到增大刺激物的强度和提高刺激物的感染力,从而提升网站的转化率和顾客忠诚度。站三界导航:https://www.zhansanjie.com
其中主要考虑的方面有几点:数据库压力,网页优化,服务器负载。一、1、数据库压力问题所有的压力最终都会反映到数据库方面,一定要对数据库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可以按照业务、区域等等特性对数据库进行配置,可以考虑分库、使用rac、分区、分表等等策略,确保数据库能正常的进行交易。2、事务问题你采用了两种类型数据库,一个SQLServer、一个oracle,如果一个交易需要在两个数据库中操作,那么必须考虑到分布式事务,你应该仔细的设计你的系统,来避免使用分布式事务,以避免分布式事务带来更多的数据库压力和其它问题。推荐你采用延迟提交的策略(并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来避免分布式事务的问题,毕竟commit失败的几率很低。(某个超大型系统,有3套数据库,也是采用的延迟提交策略,避免分布式事务带来的对数据库过大的压力)。看到了你在应用前端(weblogicEJB)采用了F5,我个人不是很赞同这个方案,虽然F5是一个好的L4产品,也能基于第7层做负载均衡和容灾。但是一个有事务交易的EJB,如果采用了这种方案,把不需要使用分布式事务的交易变成了分布式交易,试想,一个web如果在一个请求中,访问了后端两个EJB,那么L4就会有可能把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没有对事务维持在一个服务器中,就不能使用本地事务。同样,一个web,访问后端一个请求,这个请求中需要3个EJB,那么极有可能把这3个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又造成了分布式事务。weblogic是一个好的J2EE产品,对这种有事务关联的负载均衡,它会优先考虑采用一个服务器里面的应用,这样就采用了本地事务,提高了响应速度,减小了分布式事务对应用和数据库的压力。3、web的优化我个人认为,一个商业的应用,硬件的投资可能不是主要的瓶颈,往往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是最主要的问题。没有必要采用不成熟的方案,要更多的使用成熟的方案,将静态、图片独立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对于常态的静态文件,采用E-TAG或者客户端缓存,google很多就是这样干的。对于热点的功能,考虑使用完全装载到内存,保证绝对的响应速度,对于需要频繁访问的热点数据,采用集中缓存(多个可以采用负载均衡),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比如:很多配置信息,操作员信息等等。对了,对于几乎除二进制文件,都应该在L4上配置基于硬件的压缩方案,减少网络的流量。提高用户使用的感知。4、网络问题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使用人员,都和你的服务器在一个运营商的网络内,可以考虑采用镜像、多路网络接入、基于DNS的负载均衡。如果有足够的投资,可以采用CDN(内容分发网),减轻你的服务器压力。二、F5的负载均衡是必不可少的,他的每秒点击量能达到将近30万,并且它有会话的粘性,只要是同一个ip发过来的请求,它就会把它分到同一台机器的,不用担心分发错误的。现在的问题是apache和tomcat的能力不平衡,动态的内容压力太大,不是数据库的压力,我们的数据库oracle是RAC群集。性能很好三、tomcat为什么死掉?当时CPU或者内存的占用率是多少?看看其中JVM占用了多少?有没有OOM的错误?不可能20台tomcat只能支撑5000的并发。。。以前做过单台的resin峰值到3K都是绰绰有余的。。。把缓存做好,减少动态查询四、1、F5的使用F5不光可以做web的负载均衡,也可以做基于第4层的负载均衡。比如:银行接口,大部分基于socket通讯的,就可以在前面架设一套F5设备,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大部分使用F5都是在web层次上,如果使用基于源IP地址的策略,有很多客户端都是基于代理服务器,这个时候源IP地址是一样的,其实并没有把这些用户给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建议采用基于cookieinsert的方式,采用cookie的会话保持策略,loadbalance的算法,需要仔细的结合自己的应用的实际情况来设置。2、大并发的问题现在你得到了一个大概的系统能承受的并发,但是还达不到系统的设计目标。应该从应用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web方面,通过工具(httplook),检查一下客户端发起的请求都是什么响应状态,如果看到很多304请求状态,你需要优化你的url缓存,看一下每个url的耗费时间,仔细针对比较慢的进行调优;对于tomcat或者weblogic,在高并发的情况下,用kill-3,获得ThreadDump(HeapDump需要特殊的设置),看一下在高并发下,jvm的线程到底在干什么,仔细的分析可能对你有帮助。如果在这些还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应当去想一想,硬件是否足够、配置是否合理等等系统级别的问题。五、似乎在说瓶颈在于tomcat并发承载能力不够,但为什么tomcat只能承担单机200个并发?当并发急剧上升的时候,tomcat在执行动态请求的时候,瓶颈在哪里?是哪部分程序,或者哪个环节首先导致tomcat失去响应的?在davexin描述的刀片硬件上面,tomcat上面如果跑的仅仅是最简单的jsp页面,在采用BEAJRockitJVM的情况下,500个并发也可以达到。我的推测是瓶颈还是出在EJB远程方法调用上!tomcat上面的java应用要通过EJB远程方法调用,来访问weblogic上面的无状态SessionBean,这样的远程方法调用一般都在100ms~500ms级别,或者更多。而如果没有远程方法调用,即使大量采用spring的动态反射,一次完整的web请求处理在本地JVM内部的完成时间一般也不过20ms而已。一次web请求需要过长的执行时间,就会导致servlet线程被占用更多的时间,从而无法及时响应更多的后续请求。如果这个推测是成立的话,那么我的建议就是既然你没有用到分布式事务,那么就干脆去掉EJB。weblogic也可以全部撤掉,业务层使用spring取代EJB,不要搞分布式架构,在每个tomcat实例上面部署一个完整的分层结构。另外在高并发情况下,apache处理静态资源也很耗内存和CPU,可以考虑用轻量级webserver如lighttpd/litespeed/nginx取代之。六、tomcat之所以并发低很可能是由于remotesessionbean造成的,remotesessionbean又一次被滥用了,在楼主的这种业务情况下,web层和service层根本不需要分开,象楼主这样分开带来就是一访问业务层就带来长时间的远程请求,确实导致tomcat上servlet资源释放的问题。那么remotesessionbean应该被用在什么地方呢,withoutejb上有写到金融系统常用ejb。我把他的这句话延伸一下,也就是说当业务的运行时间远超过远程调用的时间时,我们就可以用remotesessionbean来把这个业务分离出去。而楼主的系统中没有这种业务情况。所以使用remotesessionbean应该来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过这个错误的选择带来的危害被大量的硬件所掩盖,带来的是成本的提高。而性能上还不如slsb。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改架构最便捷的方法是使用slsb,把remotesessionbean去掉。这样改造的成本比较低,如果换成spring+hibernate成本就高得多了。也就是说可以struts+Bean+DAO+helper,然后把weblogic作cluster,任意一个node上都部署相同的应用。也就是水平扩展,理论上来讲当性能不满足要求时添加node就行了,如果能做成农场就更加方便了。当然即使非农场也没有关系,可以用现在在使用的stick分发。这样的改造之所以方便是因为把remotesessionbean改成slsb是很容易的,而且团队里的人估计对ejb都更加熟悉一点,成本会比较低一点七、近段时间正在做购买新硬件和新软件的预算,公司高层准备买weblogic10和oracle10g,所以请了bea公司的人员和我一块做测试,经过近几天的测试,测试一下新的系统指标1万个并发,需要多少软件和多少硬件能够支撑,已经测试了不同的组合方式,有了不同的结果,分别如下:1。1台weblogic10能支持900个用户并发(没有用ejb),平均响应时间10秒。2。1台weblogic10Express(相当于1台tomcat,用于发布jsp应用)加1台weblogic10(发布ejb应用),能支持1000个并发用户,平均响应时间9秒,由于本人使用的loadRunner最多支持1000个web并发,虽然此时weblogic没有任何错误,但是没办法再向上压用户,所以不知道最高能支撑多少个并发用户,很遗憾。3。1台weblogic8,能支持900个用户并发(没有用ejb),平均响应时间11秒。但是没有weblogic10在同样时间内处理的交易数量多。可以判定性能不能weblogic10。4。1台tomcat4.1加1台weblogic8,只能支持350个并发用户,tomcat就连结超时,说明此种结构瓶颈在tomcat。5。1台tomcat6.14加1台weblogic8,还不如方案4,tomcat结超时更多,说明此种结构瓶颈在tomcat。由于还没有看tomcat6.14的调优资料。所以还请高手给建议。6。1台tomcat4.1加1台weblogic10,性能同样不佳,问题出现在tomcat性能跟不上。7。1台tomcat6.14加1台weblogic10,性能同样不佳,问题出现在tomcat性能跟不上。明天还要做一个weblogic10cluster测试,等有了测试结果,再根大家交流。以上测试机器都为linuxas4操作系统,2cpu+2G内存,发现cpu利用率最高占45%,一般就在10%左右,内存可以用到1.5G。loadRunner机器为2cpu+2G内存,windowserver2003操作系统。有以上的结果,bea公司人员建议购买16-20cpu的licens。机器购买4cpu+8G内存机器4-6台。前端tomcat增加到50台。由于根据以前的宕机记录,主要表现在tomcat层,个别高峰时候也出现在F5。故不敢轻易的舍弃无状态sessionbean。由于tomcat做了大部分的业务,只有需要数据库的时候才调用weblogic中间件,由于weblogic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公司以前购买的weblogiclicens数量限制。所以还不能把所有的tomcat换成weblogic。如果有20台weblogic的licens,我也就不担心1万个并发了。八、坦白说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大规模互联网应用使用EJB的先例。为什么大规模互联网应用不能用EJB,其实就是因为EJB性能太差,用了EJB几乎必然出现性能障碍。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那是每天多少亿PV的电子商务网站了,其实也就是用JBoss而已,而且也只是用其web容器(JBoss的web容器就是tomcat),所以本质上还是在用tomcat。今年年初,RedHat在深圳的HW大客户在内部做过性能对比评测,JBoss4vsWebLogic9,在web容器一项的评测当中,JBoss4胜出。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web容器的性能说到底无非就是Servlet线程调度能力而已,Tomcat不像WebLogic那样附加n多管理功能,跑得快很正常。这一点你只要对比测试一下WebLogic的数据库连接池和C3P0连接池的性能也会发现类似的结论,C3P0可要比WebLogic的连接池快好几倍了。这不是说WebLogic性能不好,只不过weblogic要实现更多的功能,所以在单一的速度方面就会牺牲很多东西。以我的经验来判断,使用tomcat5.5以上的版本,配置apr支持,进行必要的tuning,使用BEAJRockitJVM的话,在你们目前的刀片上面,支撑500个并发完全是可以做到的。结合你们目前20个刀片的硬件,那么达到1万并发是没问题的。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扔掉EJB,并置web层和业务层在同一个JVM内部。从你上面的发言来看,你们之所以采用EJB,无非是因为经费有限,无法购买充足的weblogiclicense。所以退而求其次,购买少量的weblogiclicense,专门跑业务层服务器,用SLSB暴露远程接口给tomcat调用。然后部署n十多台免费的tomcat服务器跑web。为省钱而采用EJB到是一个很新鲜的事,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很愚蠢的决定。weblogic的优秀更多的体现在他对于J2EE标准优秀的支持,各种复杂的企业应用场景以及传统的中间件应用的丰富而方便的集成手段上。简单的来说,就是weblogic/websphere是企业应用的首选,特别是强调事务的企业应用,例如金融,电信计费。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weblogic/websphere根本就体现不出有什么能够超过resin/tomcat的地方,诚然weblogicexpress的web容器稳定性要好于tomcat,但没有互联网企业在大规模部署tomcat水平群集的时候,还会为这一点而疯狂买单购买weblogiclicense。所以我个人很不理解,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TO,怎么会如此迷信weblogic,因为我认识的互联网公司高层,没有什么人愿意用商业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用开源的,我不惮揣测他的背景可能来自传统企业应用出身的吧,呵呵。九、这说明瓶颈还不在EJB远程调用上,但是问题已经逐渐清楚了。为什么weblogic充当web容器发起远程EJB调用的时候可以支撑1000个并发,但是tomcat只能到350个?只有两个可能的原因:1、你的tomcat没有配置好,严重影响了性能表现2、tomcat和weblogic之间的接口出了问题上面的帖子其实我也介绍过了,如果只是单纯的作为servlet容器来看,tomcat的性能不应该比weblogic差,甚至还要更好,所以你可以这样来拟定测试方案:在同样硬件环境下对比测试tomcat5.5和weblogic10的servlet容器性能,分别写几个访问数据库,和不访问数据库的JSP页面测试就可以了,并发从500往上走,看看哪个throughput更高。记得要调优tomcat5.5,配置apr支持要打开。如果测试结果表明tomcat并发响应能力远远差于weblogic,那就说明你的tomcat配置有很大的问题,好好钻研tomcatconfiguration&&performancetuning吧;如果测试结果表明tomcat并发响应能力与weblogic相当,或者差不多,那么很不幸,问题不在tomcat本身,而是出在了tomcat到weblogic的接口上。而tomcat是通过weblogic提供的EJBclientjar去调用weblogic的EJB的,那你只好咨询BEA去寻求解决方案了。十、1.基础配置优化tomcat6?tomcat参数调优?JRockitJVM?JVM参数调优?Apache+Squid处理静态内容?2.业务层优化部分功能本地化,而不调remotesessionbean?异步提交操作,JMS?cache热点数据?3.展示层优化动态页面发布为静态页面?Cache部分动态页面内容?十一、对于楼主的问题,以及公司的架构方案,我认为你们仍然在犯错!误区:遇到性能问题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硬件和容器的事情!性能问题的基本上无一例外的都出在写的程序有问题,满足不了伸缩性。好好看看你们的程序吧,不要再给bea打电话了,你得到的建议,基本上都是用不到的。robin的观点是对的,我甚至怀疑你们的数据库连接是否有释放问题的。增加你们前端的内存,多做缓存。hibernate的cache方案不差jdbc对数据库的频繁使用html的书写是否符合w3的规范最好在一个服务器上部署整个应用!十二、淘宝用的weblogic8,他们的web层使用的Turbine,且大量的使用velocity,由于对事务要求及其苛刻用到了ejb,也用到spring很多其他服务,访问数据库使用ibatis,他们对weblogic优化到的极致加上外面也架了apache,,在如此高并发的情况,且高度复杂的搜索。。。,还能保持如此的响应速度,确实很不错。淘宝的搜索功能说是在的非常强大,不晓得是不是yahoo中国来人做的,一直觉得很神奇robbin大哥说的还是很有道理,对于大多数门户门户网站,使用EJB确实浪费,购买weblogic的钱可以购买很多硬件来apache,tomcat负载均衡远远胜过于ejb方案的性能。没有绝对的性能好坏之分,主要还是看你的需求,weblogic永远是对于银行,证券,电信的行业所准备,他们所使用的硬件对象也绝对不是刀片,双路至强的硬件这样的东东。十三、经过今天修改tomcat的参数,修改如下:经过测试,并发人数是可以达到像robbin所说的一样,能够在600人左右,如果压到并发700人,就有15%左右的失败,虽然在调整上面参数之后,并发人数上去了,但是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完成的事务数量下降了10%左右,并且响应时间延迟了1秒左右,但从整体上来说,牺牲一点事务吞吐量和响应时间,并发人数能够提高500,觉得还是值得的。谢谢robbin的建议。由于本人使用的loadRunner能支持的独立client数量在100个,所以没办法对ejb进行单独的压力测试。因为我在对前段应用调用ejb时,最多并发用户已经达到1000个,但是通过监控weblogic10中发布的ejb应用和连接池,发现ejb应用等待数量为0,但是连接池中最多有60个活动连接,有7个连接在等待,因为此时设置的weblogic连接池最大数量是60,后来对连接池数量进行增大到160个,再次进行测试,发现性能反而不如把连接池数量调为60个的时候。问起bea的人,他们也说不清楚原因。同时对他们所提供的一种更好的jvm进行测试,jvm的名字是RealTime.发现性能并没有太大改善。我们现在的系统已经作了很多的缓存,有全局的,有局部的,都是放到内存中的HashMap,静态的页面都是放在apache上的,不过没有使用apr,接下来如果有时间,会测试一下这个咚咚。che前面是F5负载均衡器,在apache后面是tomcat,tomcat在公网上,然后通过内网网卡访问weblogic,weblogic才能访问数据库,tomcat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的,由于以前的网络结构的原因,也有安全的原因,公司还有部分服务器在北京(无线事业部)和广州(老系统,以后会逐渐迁移到上海),虽然现在也有其他的安全方案可以把tomcat放在内网,去掉weblogic,但是这种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也要考虑平稳过渡,所以还请各位理解。至于购买weblogic,公司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因为以前就是运行在weblogic上的,如果现在不用了,如果出了问题,就很难办了。十四、是的,如果调整参数,可以达到并发人数达到1000以上,但是通过对比同样压力下的weblogic和tomcat,发现tomcat的响应时间都比weblogic长,并且tomcat的cpu的占用率达到45%-60%,而同样的压力下weblogic的cpu占用只有3%-5%。内存都是2G都用了97%,说明主要差别表现在cpu和相应时间上,我没有做tomcat1000人并发测试,但是从以前600人并发的响应时间判断,我觉得响应时间可能会超过15秒。所以从综合各方面性能指标考虑,我觉得要找出一个响应时间,并发人数,完成交易数量3方面考虑折中,找出一个满足应用响应时间和并发用户的折中吧,如果是并发交易量比较大的应用,我想应该减少并发用户,提高单位时间内交易数量来满足应用需求吧。十五、又回到了realtime的定义,并不是很快的意思,而是响应时间是可预计的。而JVM对响应时间可预计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线程调度受操作系统线程调度的影响2.垃圾收集引起的暂停所以jrockit选择了动态垃圾收集,以频繁的收集来换取每次中断时间的减少,所以,对吞吐量来说,是反而会下降的。大部分jvm都有吞吐量优先,短暂停时间两种截然不同的垃圾收集算法。
alexa.com是amazon.com的一个子公司,是一个提供网站流量水平信息的网站。alexa的排名是通过alexa的工具条来衡量访问网站的用户数量的。这篇文章将研究alexa的排名的重要性,涉及到网站的货币化,同时简要地讨论一下,将alexa排名作为任何网站的流量测量所存在的一些弱点。最后,文章还列出了20种方法和策略,让您能够不管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之内显著提高alexa排名。一、什么是alexa排名简而言之,alexa的排名就是一个排名系统,其排名的模式是以每个网站的流量水平为基础的,这些网站安装了alexa的工具条,用来统计访问网站的人数。alexa的流量排名定义:流量排名是以三个月内数百万个安装了alexa工具栏的用户的流量数据汇总为基础的,也是页面浏览次数和用户数的综合测量方式。所以,一个网站的排名既反映了访问网站的用户数量,也反映出了这些用户浏览网站的页面数。二、为什么要提高alexa排名呢?网站管理员、广告商和广告网络都是将你的博客alexa排名作为一个度尺,用来衡量你的网站上的链接的价值。如果你将销售链接或网站作为一种货币化形式的话,那你肯定要提高你的alexa排名,因为当涉及到广告定价时,它会增加你的议价能力。reviewme、textlinkads和sponsoredreviews这三个网络就是根据你的alexa排名来确定你的广告销售能力的。三、alexa排名存在的一些问题alexa排名是主要偏向那些拥有大量的网站管理员或高科技观众的网站。这是因为网站管理员或精明的网站观众更可能安装alexa工具条,不像有些访客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alexa。因此,许多人表示,将alexa作为衡量一个网站的到达率、流量和潜力的标准是不准确的,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仍然有大量的网站管理员和广告网络使用alexa来测量网站的广告价值。alexa的排名系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但alexa排名已经成为网站的货币化策略的核心要素。四、如何开展alexa?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开始使用alexa:如果你使用的是internetexplorer,那就登陆alexa的官方网,下载alexa的工具栏;如果你使用的是firefox的话,那就下载searchstatus控件,它能显示出alexa排名、google页面等级和其他一些有用的特性。这里我们建议使用firefox和searchstatus,因为它们更灵活更有用。我们能真正地操纵alexa排名吗?相信能有一些方法让你轻松地将数百万的alexa排名升到100,000以内的水平,然而,想要升到10,000或1000的话,就需要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了,因为网站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小技巧,想要知道它们是否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一下它们,然后监控尝试结果。 五、提高alexa排名的20种方法这里有一系列方法可以用来提高你的alexa的排名。它们大多是源于一些网站管理员提升alexa的排名的亲身经验,有一些是总结了别人的文章的观点。这些技巧会有用么?有些是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大多数是需要积极的实践的,只要你不断地投入一些实际性的行动,总会起到作用的。想要提高你的alexa排名的话,我们建议将重点放在开发高质量的内容,用来吸引并维持大量的观众,而不要单纯地仅仅是提高alexa排名就行了。大量有价值的链接内容将会让你的网站访问量自然增长,这也是增加你的alexa的排名的一个好方法。还要强调的一点是,你应该将你的大多数精力投入在增加网站观众上,同时综合一下下面提到的方法。1、为firefox的searchstatus安装alexa工具栏,并将你的博客设置为你的主页。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2、在网站上贴出alexa的排名控件。只要短短几天,就能收到相当数量的点击次数。即使访客不使用工具栏,也能将每次点击都记录下来。3、鼓励其他人也使用alexa工具栏。这些人包括朋友、网站管理员同行、网站访客和博客读者。一定要设置链接,链接到alexa的工具栏的详解和追踪系统页面,这样你的读者就会知道为什么需要安装工具栏或插件了。4、不管是在办公室工作还是拥有自己的公司,在所有的计算机上安装alexa工具条或ssfirefox插件,并将你的网站设置为所有的浏览器主页。需要注意的是,这可能只有在使用动态的或不同的ip时才会有作用。5、让朋友们对你的alexa网站写评论并评级。虽然可能并不会对你的排名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多多少少都是有帮助的。6、撰写关于alexa的文章或博文。网站管理员和博主喜欢听到能提升他们alexa排名的方法,他们会链接到你,并给你带去一定流量的(比如安装了工具栏的访客)。这个方法会逐渐地对你的alexa排名产生作用的。7、在网站管理论坛里宣扬你的网址。网站管理员通常都安装工具栏的,这样你就能让管理员访问你的网站,然后你就提供有用的反馈。如果你有一些有用的文章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话,这也是回馈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8、撰写和网站管理相关的内容。这可以分为域名和seo两块,多数网站管理员在这两个领域上安装alexa工具条。在社交网站和网站管理论坛上宣传你的内容。9、利用alexa重定向你的网址。拿http://redirect.alexa.com/redirect?www.nanjingb2c.com举个例子,将nanjingb2c.com换成你的网址,在博客评论和论坛签名里都附上这个重新定向的网址。这种重定向每天对单独的ip地址只记录一次,所以点击再多次都是没用的。目前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重定向对你的alexa排名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要谨慎使用。10、在亚洲社交网站或论坛上发帖。一些网站管理员称,根据alexa排名前500的几个亚洲网站来判断,东亚网络用户大多都是alexa工具条粉丝。我们建议,如果你有时间或能力的话,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11、在网站上创建一个网站管理工具版块。这对网站管理员来说就是一块磁铁,他们会经常回访你的网站以获得的工具的使用权的。亚伦华尔街(aaronwall)网页上的seo工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2、发布热门信息。这往往会带来大量的访客人去访问你的网站,将会对你的alexa排名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你需要开发有价值的材料的链接。13、使用点击付费广告。在搜索引擎上(如google或exactseek)购买广告将有助于获得流量。若你的广告和网站管理员高度相关联的话,将会产生双重的作用的。14、在你的博客上创建一个alexa类别,将所有关于alexa的文章和新闻都放进去。这对网站管理员和偶然的搜索用户来说是容易利用的资源,有助于提高你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15、优化你的热门文章。获得一篇能不断获得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的热门文章。在文章底部包含一个插件或图表,链接到你的alexa文章或在内部的网址上使用alexa重定向。16、从网站管理论坛和网站上购买横幅广告和链接,用来增加流量。一个突出显示的广告将驱使大量的网站管理员访问你的网站,可以显著地提高你的排名。17、租用论坛海报。你可以很容易地在digitalpoint或其他的管理论坛上找到可租用的海报的。18、付费让网吧业主安装alexa工具条,并将你的网站设置为他们电脑的主页。这可能很难安排,也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在这里推荐它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它是有作用的。19、使用myspace。这里我们并不是很推荐这种方法的,除非你真的对人为地抬高你的alexa排名感兴趣。使用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图片或横幅广告,并将其链接到重定向的alexa网址。如果你的网站内容和myspace群众确实相关联的话,那这个方法就会最有效的。20、尝试使用alexa的自动冲浪。它们会有作用么?或许对一些新品牌的网站有作用的。我们认为它们主要适合于有着很低alexa排名的新网站。请注意,如果你使用自动冲浪的同时还是用像adsense那样的情景广告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它们不是提高你的alexa排名的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慎重使用。
网编,全称网络编辑,是网站内容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网络编辑利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对网站新闻的专业度、质量以及浏览量(UV和PV)负责。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2006年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网络编辑的人员已经高达300万人,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报纸的编辑数量,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笔者本人曾经(现在也还是)即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小网络编辑,既在国内某大型B2B网站做过资讯编辑,也在一家不出名的建筑小站点做过高级编辑。曾经天真的以为,网络编辑是朝阳职业,是未来的黄金职业,但几年的从业生涯下来,当理想的光环渐渐褪去,只剩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的Ctrl+c和Ctrl+v……我才明白,网络编辑,既不能像报纸的编辑那样赢得“老师”的称呼与尊重,也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真正自由,更不要轻易指望着熬资历就能熬到总编一级,很少有人能像传统的报纸主编一样做一辈子的“编辑”。曾经有业内人士预计,网络编辑是吃青春饭的职业,过了28岁的职业网络编辑,80%要么转型做互联网其他职位,要么离开互联网做其他行业,要么就会被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挤掉饭碗,沦为失业一族。我认为这不是危言耸听,即使在北京这个互联网行业高度繁荣,知名网站比比皆是的城市,网络编辑,在业内提起也被认为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苦力活”,待遇当然也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一般刚毕业的本科生,普通小网站工资在1500-2500之间,较好的网站3000左右,2年以上经验,且在知名互联网上市公司,也只有4000-5000的工资,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除去房租,除去吃喝烟酒钱,除去信用卡的利息,也差不多只能混个温饱。当然,在少数效益特别好的互联网公司待遇可能好一些,在知名度较高的媒体,又碰巧进入一个有钱的行业,比如房产,比如财经,出去采访也能混点红包,甚至有网友爆料某知名网站普通编辑光私下收企业的红包和软文发稿费每年都能额外创收上百万……先不说这和编辑职业道德的关系,单说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机会,有几个网编会这么幸运呢?大多数不还是和自己发的新闻一样,迷失在茫茫网海中,找不到方向?网编待遇处境如此糟糕,可网编工作却比报纸编辑辛苦百倍,能力要求也更高!工作量不用说了,每天数百条的新闻转帖,标题修改,每周好几个的企业访谈,每月好几期的专题任务,遇到重要会议或者会展,还要拿起低档相机担跑出去当起记者的角色……辛苦一天回来又要马不停蹄的写稿或者整理录音,还不止呢,真正要做一个领导满意的网编,光辛苦还不够,还要精通PS、DW,处理图片,设计网页,要懂基本的程序语言和数据库知识以便和技术进行沟通,要懂渠道拓展以便开展媒体合作,要会音视频处理,要研究社区、论坛、博客的运营和推广……干完这些,我们哪里还有时间去像传统编辑一样,深入研究所在的行业,成为某行业方面的专家呢?更糟糕的是,网络技术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稍不注意,我们可能就要落伍了。那么,网络编辑真的就没有前途了吗?网络编辑又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或者着手,仅作参考:1,网编进阶,向主编、总编方向发展。虽然网站编辑不比传统编辑轻松且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但很多人仍然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在网编职业生涯中进阶,或者帮助东家把网站做好自己做了总编辑,或者积累了一定经验,去自己心仪的大网站做了主编、总监甚至是总编,这对于我们来说,也算成功。但这个过程是崎岖的,互联网公司的总编辑,除了需要具备传统媒体总编的专业性和政治、新闻敏感性,还要懂得大量互联网技术知识,程序、数据库、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网民心理行为偏好……这些都考验个人的意志力与能力。但有新闻理想,想在新闻领域展现自己才华的网编们完全可以一试,请问各位,你们不觉得互联网环境下,新闻职业更加有趣,更富挑战性吗?2,网编转型,向产品、运营方向发展。某网站年薪10万招聘产品经理、某网站年薪20万招聘运营总监……看到这类招聘越来越多,再看看网络编辑的平均薪资水平,我们心里能平衡吗?产品经理、运营专员是任何一家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必备的职位,而网络编辑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必然要接触到新闻内容之外的工作,比如产品的试用与需求建议、产品的推广运营、社区论坛的管理、活动推广与策划……这些都是和产品经理以及运营人员相近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这样一些含金量更高且显得更富技术含量的工作呢?据我所知,产品以及运营人员也没有要求大家是程序高手或者代码狂人,相信我们都能胜任,只是,其中难度与要求,也许只有我们去了才知道,但不挑战一下自己,又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呢?3,网编创业,向站长、自由创业发展。现在互联网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了,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明星公司,去年才只是几个互联网创业青年随便搭建的论坛或者个人博客。作为网编,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新闻与资讯,关注一下技术,关注一下业内动态吧,你会发现,你已经落伍了,你做了2年网编,而有人已经用2年时间完成了创业,而你,就在人家刚刚创业成功的公司里打工,每个月拿着少的可怜的薪水,做着老牛老马一样的工作,呵呵,心里不平衡吧,去创业吧,站长,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当然,站长要求我们的“技术”更全面,既要懂代码,又要懂网站建设、服务器搭建,之后是网站运营、网站推广,还要思考合作以及网站盈利……但没有这样的辛苦,谁又能随随便便成功呢?4,网编转身,离开互联网去做实体行业。也许真的有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真的有一天会发现,哦,我原来不适合搞互联网,那么,请决绝的离开吧,互联网门槛不高,但互联网成功的门槛很高,没有互联网基因就不要做互联网,呵呵,这不是故作高深,所谓的互联网基因也没有特别的判断标准,就问大家简单几句,你能长时间的坚持在电脑旁看IT新闻而不是打魔兽、玩斗地主、开心农场吗?你能一天24小时有20个小时呆在电脑旁而不觉得疲倦吗?你能在有灵感的时候连着好几个通宵吗……如果都没有,那么,请去做实体吧,给大家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实体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而互联网则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走吧,朋友,别耽误了我们的青春,趁着年轻,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什么叫虚拟主机?虚拟主机,是在网络服务器上划分出一定的磁盘空间供用户放置站点、应用组件等,提供必要的站点功能与数据存放、传输功能。虚拟主机技术的出现,是对Internet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广大Internet用户的福音。由于多台虚拟主机共享一台真实主机的资源,每个用户承受的硬件费用、网络维护费用、通信线路的费用均大幅度降低,Internet真正成为人人用得起的网络!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公司(包括一些家庭)均在网络上设立了自己的WEB服务器,其中有相当的部分采用的是虚拟主机!所谓虚拟主机,也叫“网站空间”就是把一台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虚拟”的服务器,每一个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完整的Internet服务器(支持WWW、FTP、E-mail等)功能。一台服务器上的不同虚拟主机是各自独立的,并由用户自行管理。但一台服务器主机只能够支持一定数量的虚拟主机,当超过这个数量时,用户将会感到性能急剧下降。虚拟主机技术是互联网服务器采用的节省服务器硬体成本的技术,虚拟主机技术主要应用于HTTP服务,将一台服务器的某项或者全部服务内容逻辑划分为多个服务单位,对外表现为多个服务器,从而充分利用服务器硬体资源。如果划分是系统级别的,则称为虚拟服务器。为什么建立虚拟主机Internet日益成为商家注目的焦点,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段。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化或者保持国内市场不致萎缩的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拥有畅通的现代国际联系手段:自己的域名、自己的主页、自己的电子信箱、自己的宣传阵地。无论您的企业在哪里,现在条件如何,服务器硬盘空间出租、网络虚拟主机服务使这一切变成现实!网络已经日益成为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任何企业开展网上电子商务都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情,因为它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很大。企业在不具备充足的条件时,首先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主机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是十分必要的。让专业的公司来承担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使得企业能节约更多的人力和费用做其他的业务。建立了自己的虚拟主机(网站服务器)您就拥有了长期的网上电子广告。虚拟主机的优势费用低廉,尽管网上信息发布具备明显的宣传功能优势,但其费用的低廉仍是不可想象的。电台电视台的广告虽然以秒计算,但费用也动辄成千上万;报刊广告也价格不菲,超出多数单位个人的承受力。网上信息发布由于节省报刊的印刷和电台电视台昂贵的制作费用,成本大大降低,使绝大多数单位个人都可以承受。覆盖范围广,传统媒体无论电视、报刊、广播还是灯箱海报都不能跨越地域限制,只能对特定地区产生影响。成交概率高,对于传统媒介的广告,观众大多是被动接受,不易产生效果。形式生动活泼,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上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将产品的形状、用途、使用方法、价格、购买方法等信息直接展示在用户面前。具有实时性,商家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随时更改广告内容,灵活方便。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和机构用户而言,这是当前最为省钱、便利和实用的方式。■Internet上现在联有近亿台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不管它们是什么机型、运行什么操作系统、使用什么软件,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客户机和服务器。客户机是访问别人信息的机器。当您通过邮电局或别的ISP拨号上网时,您的电脑就被临时分配了一个IP地址,利用这个临时身份证,您就可以在Internet的海洋里获取信息,当您断线后,您的电脑就脱离了Internet,IP地址也被收回。服务器则是提供信息让别人访问的机器,通常又称为主机。由于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能访问到它,因此作为主机必须每时每刻都连接在Internet上,拥有自己永久的IP地址。为此不仅得设置专用的电脑硬件,还得租用昂贵的数据专线,再加上各种维护费用如房租、人工、电费等等,决不是好承受的。为此,人们开发了虚拟主机技术。利用虚拟主机技术,可以把一台真正的主机分成许多的"虚拟"的主机,每一台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IP地址,具有完整的Internet服务器功能。虚拟主机之间完全独立,在外界看来,每一台虚拟主机和一台独立的主机完全一样。效果一样,但费用却大不一样了。由于多台虚拟主机共享一台真实主机的资源,每个虚拟主机用户承受的硬件费用、网络维护费用、通信线路的费用均大幅度降低,Internet真正成为人人用得起的网络!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网站都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购买机器和租用专线的费用,同时也不必为使用和维护服务器的技术问题担心,更不必聘用专门的管理人员。怎么选择虚拟主机?1.IP地址能否访问到?首先,如果你的虚拟主机网站用户将来面向的是国内的话,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家虚拟主机上的IP地址在国内是否可以顺利访问到,这一点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你买的访问不到,还要退款等比较麻烦,比如PowWeb这家在国外是很不错的主机商,但他IP在国内访问不完全,就不能买了。下面将要介绍的十家都是经过测试或使用过在国内可以顺利访问的主机。2.主机的硬件设施情况虚拟主机提供商的所拥有的虚拟主机机房,是什么规模的数据中心。是否有足够机房线路的频宽,虚拟主机网站联线的速度是否同时满足他所有虚拟主机客户的流量带宽。因为国外虚拟主机商的客户很多,因此他们的机房(datacenter)整体对外专线的线路频宽也相对的必须特大以应付需求。如我们的虚拟主机商IPowerWeb的机房线路频宽就使用了OC48和OC192的最高技术规模。3.虚拟主机上架设的网站有多少?通常一个虚拟主机能够架设上百至千个网站。如果一个虚拟主机的网站数量很多,他就应该拥有更多的CPU和内存和使用服务器阵列,如果您是从虚拟主机主机分销商reseller处购买虚拟主机的话,他们为了达到最高的盈利,在一个主机上架设了尽可能多的网站,而虚拟主机服务器确没有提示,造成你的网站的在虚拟主机速度受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寻一家有信誉的大虚拟主机提供商,他们的每个虚拟主机服务器是有网站承载个数限制的。但这个一般都是不公开的。当然如果您对网站有很高的速度和控制要求,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购买独立的自己的服务器。4.使用vps架设网站虚拟主机上网站之间会相互抢占资源,如果预算允许的话,可以购买vps主机,它是虚拟主机的升级版,但它又不是一台完整的服务器,是一个适中的考虑。另外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服务器合租。虚拟主机技术是互联网服务器采用的节省服务器硬件成本的技术。虚拟主机技术主要应用于HTTP服务,将一台服务器的某项或者全部服务内容逻辑划分为多个服务单位,对外表现为多个服务器,从而充分利用服务器硬件。如何正确选择虚拟主机服务器租用托管服务商?一.经营时间长短经营时间的长短是评价一个虚拟主机提供商的重要标准。二.是否拥有机房是否拥有一个可靠稳定,安全高速的机房是衡量一个成功的虚拟主机提供商的又一重要标准。在互联网行业,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公司本身没有机房,甚至根本没有机房,但是他们却往往以低于市场价格很多的价格向用户承诺各种服务。可想而知,缺乏足够的硬件支持,技术实力,这些承诺往往最终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连机房的地点都不愿告诉客户的公司一定都是含有欺诈成分的虚拟主机提供商,广大的用户应对这样的情况保持高度的警惕。三.极高的性价比低价导致性能下降低价要防止服务商消失卓越的信誉,优异的品质,真诚的服务,合适的价格,对于一个成功的虚拟主机提供商,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四.要求给在线人数多的客户演示地址五.不要贪便宜要租有一定客户基础的空间商的主机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服务商由于其在硬件设备、网络资源、安全保障、人力资源、商业信誉、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都远远超过了普通的服务商,因此价格往往比较高,但服务品质则更有保障。六.服务商最好能提供邮箱,FTP等的在线管理功能。七.特别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目前有不少骗子用家用PC做服务器,用ADSL作接入.这种空间的稳定性和速度都是相当差的,切记不可贪这种小便宜。八.空间大小虚拟主机的空间容量是考核虚拟主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同时考核以下几种空间的容量大小——1、Web空间——也叫网页空间,是存储网页、程序、图片等文件的主要空间;2、数据库空间——支持数据库的虚拟主机所提供的数据库存储空间;3、LOG空间——网站日志(LOG)文件的的存储空间。
个人网站备案旧规:简单的备案申请和停止cn域名个人注册。个人网站备案新规:工信部在2010年2月23下发了加强和核验网站备案的通知,据通知要求,网站负责人本人需要携带核验所需证件原件、材料到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接入服务单位需在备案现场采集并留存网站负责人彩色正面免冠照。备案中心统一制作、提供带有标识的幕布作为拍照背景,照片应显示拍照时间和背景标识。不管是备案旧规,还是备案新规,均置监管者和网站主两难之地。从监管者角度来看,“如何加强网络监管”已成为目前很重要一个研究难题,从早期简单的网站备案,停止cn域名个人申请,到近期的严查网络低俗之风,再到目前实施网站主必须亲自到场拍照采集信息的备案新规,足以窥视出为政者网络监管决心和尴尬,尴尬到制定出如此超常理(荒唐)的监管制度。早期出台的网站备案制度,滋生了一个特种行业:代备案,而备案信息更无从判断其真实性,让工信部出台的ICP备案制度形同虚设,而域名主人的频繁更换,也让这一制度更变成一道风景画——中看不中用,欺诈、虚假,低俗之站点依然泛滥。而停止个人申请使用cn域名,俨然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国际笑柄。每国的国家域名原本为国民申请使用,为国民经济服务。而在我国,国家域名俨然成了某些主管部门的一个私藏品,说卖就卖,就停就停,试问,cn国家域名与低俗之风有什么关联?这完全是一种愚蠢的行政做作和迎合上级部门的政绩手段。停止cn域名个人申请直接导致com之类国际域名注册量猛增(com域名国际通行),如此荒唐制度,直接抑制了民生内需,促进了外汇消耗,与国家经济政策相违背。如今刚出台的这个备案新规让人可叹又可笑。可叹的是,监管者为了尽到本职监管工作,确实用心良苦;可笑的是监管制度实在没有人性,如果网站主与网站托管的机房所在地并非同处一省,比如某站长在哈尔滨开了两个网站,但其网站托管的IDC机房分别是在上海和北京申请的,按照备案新规,站长需要从哈尔滨亲赴上海和北京验明正身。一个网站主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域名注册信息审查、网站ICP备案、域名要等备案后才申请解析、到异地IDC机房拍照验身等又要经历一个繁琐漫长的等待过程,时间也是宝贵的,将时间浪费在如此无效率的行政审批上,损害的不仅仅是站长的利益,更是站长那颗创业的火热之心。如此新规出台之后,监管者笑了,网站主哭了,网民们傻眼了。互联网素以无国界、无地域性著称,而备案新规不分青红皂白,让网站主要么接受监管要求,要么放弃网络,要么只能在本地选择机房,要么转移到国外。令人不解的是,工信部网站管理新规一方面承认了个人开办网站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卡住了个人站长的脖子,让网站主生死不得。备案新规将导致海外繁荣与国内萧条冰火两重(摘自于斌博客)备案监管出来之后,网络一片哗然,相当多的网站主将域名和主机转移到国外以正当规避备案新规。据国外一家互联网研究机构WebHosting.Info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7日至14日一周内,“.COM”这一境外域名在中国的注册突然暴增18万个,同比增长1300%。美国的IDC市场从未有此火爆的场景,有一个IDC的机房位置爆满,如果需要租其服务器,则需要提前三天预定,虚拟主机也是销售一空。备案新规的出台,无疑是给国外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无数站长的资金会流向国外,也间接的推动了国外GDP的增长。还有众多的网站主干脆直接忍痛割爱,放弃网络,放弃原有的一片热情。邓小平说,(监管)思想僵化,它的生机就停止,要灭亡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位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0年前,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振聋发聩,中华民族在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路,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划时代变革。为政者如果思想僵化,害怕新生事物,以只要不出问题,而不管行业发展状况,让行业停滞发展,让从业者冤声载道为政绩考核标准,只希望以堵代疏以逸待劳的监管方式,采取不切实际的“一刀切”监管制度,必遭历史的唾弃,扼杀行业发展者,更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对网络实施监管,狠批低俗之风,保证网站健康运转”的出发点,无疑是令人拍手称好的。但监管者在防微杜渐的基础上,应理清监管头绪,防范欺诈和虚假信息,狠批低俗之风,和其他部门共同协作规范监管,实施“精细化管理”(借鉴目前“信贷监管新规”之语),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监管政策(该引就引该堵就堵),才能让行业蓬勃发展,最大程度上迎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经营性ICPP许可证制度的实行理由国内目前拥有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两种模式,私有经济有股份公司、私有公司和个体户之分,既然工信部网站管理新规已承认了个人开办网站的合法性,那么为什么网站经营却只允许超过100万的公司才能申请ICP经营许可证,而严格防堵一片红火的个体网络经济呢?个人网站/网店作为一个门槛低起步快操作容易的创业平台,特别对那些缺乏大资金支持又有许多抱负和梦想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建设个人网站或网店,无疑是最佳选择,而淘宝网的3000千万个网店,本身就说明了个体网络经济已在蓬勃发展,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个人网站/网店也是一个投资小但利润也少的行业,但对大多数个体经营者来说,却是一个最佳的就业选择和兴趣爱好,也是其生活来源,正如传统经济中的工商个体户一样,如果网站主以此为生,一个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那毕竟也是一份就业机会。如果仅仅为了这一份就业机会,而要花时间、精力和大资金去申请ICP经营许可证,显然是不现实的。再者,目前网络个体经济早已蓬勃发展,但其经营规模无法纳入国家宏观统计数据,其收入也无法纳入国家税务管理范围,显然设计一个对新兴网络个体经济的监管体制是非常有必要性的。经营性ICPP许可证制度如何实行在如此现状下,工信部可以邀请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一起设计新的监管引导体制,设立个体工商户(网店/网络段),实施ICPP个体工商户网络特许经营许可制度,在不增加国家行政成本的基础上,利用工商局现有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程序,进行个人网站工商登记,授予ICPP经营许可证,并由税务部门负责税务经营登记,对个人网站主实行三位一体,三证授权的全方位纳信监督管理模式。经营性ICPP许可证制度的意义ICPP无疑是目前最佳的个人网站监管制度,它监管的不仅仅是个人网站主,还有众多的网店主,包括淘宝网的3000万个网店主都可以申请ICPP经营许可证。如果以5000千万网络个体户来测算,每位ICPP网络个体户每月交纳100元税收,那么将为国家每月增加50亿、每年五六百亿的的税务收入,这无疑为解决当前个人网络经营无法纳税难题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解决方式,杜绝了网上交易逃税漏税,加强了国家税务创收。简单的防堵,只能引得冤声载道,引入ICPP个体工商户网络经营许可制度,以引导代替防堵,不仅促进个人网站蓬勃健康发展,还能多方位加强个体网站主的信息审核和网络监管,恰当地约束网站主的经营行为,让经营者远离欺诈低俗之风,最后还可以加强了对个体网络经济的宏观统计,通过现有的工商渠道和税收渠道,加强对个人网站主的管理监督,同时也实现国家要求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疏优于堵”的互联网方针。当然,针对一种新生行业的体制革新,也许并非工信部所能牵头的。ICPP与ICP的区别ICP,网络内容服务商英文为InternetContentProvider简写为ICP,公司经营必须具备的证书即为ICP证。ICPP,网络内容个人服务商英文为InternetContentPersonalProvider简写为ICPP,个人网站经营必须具备的证书即为ICPP证(暂称)。
另外一个副作用是容易让人心潮澎湃,没学走先学跑,在很多条件仍不具备的情况下,过度设计、过度扩展(高德纳大爷也说过,"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所以,这里反弹琵琶,讨论一下小规模、低性能、低流量的网站该如何搞法。如果站点起步阶段可能就是一台机器(或是一台虚拟机,比如JobsDigg.com),这个时候,去关注什么数据拆分啊,负载均衡啊,都是没影子的事情。很多大站点的经验绝不能照搬,辩证的参考才是硬道理。拥抱熟知的技术动手构建站点的时候,不要到处去问别人该用什么,什么熟悉用什么,如果用自己不擅长的技术手段来写网站,等你写完,黄花菜可能都凉了。所以,有现成的软件组件可用,就不要自己重新发明轮子。人家说Python牛,但自己只懂PHP,那就PHP好了,如果熟悉.net?,那也不错。用烂技术不是丢人的事情,把好技术用烂才丢人。架构层次清晰化起步的阶段应该清楚的确定下来架构的层次。如果都搅和在一起,业务一旦扩增开来,如果原有的一堆东西拆不开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WebServer(AppServer)Cache(eg.Memcached)DB层次清晰化的一个体现是(以LAMP架构为例):即使只有一台机器,也应该起个Memcached的实例,效果的确非常好--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不要把什么都压到DB上,DB一旦I/O压力走到磁盘上,问题要暴露出来是很快的。没错,DB本身也会利用自己的Cache,但DB的Cache和Memcached设计出发点毕竟不一样。数据冗余?有必要很多人并不是数据库设计专家,如果应用要自己设计表结构什么的,基本都是临时抱佛脚,但三个范式很多人倒是记得牢,这是大多数小型Web站点遇到的一个头疼事儿,一个小小的应用搞了几十个表...忘掉范式这个玩意儿!记住,尽可能的冗余数据,你在数据层陷入的时间越多,你在产品上投入的就会越少。用户更关心的是产品的设计。前端优化很重要因为流量低,访客可能也不多,这时候值得注意的是页面不要太大,多数流量低的站点吃亏就在于一个页面动辄几兆(我前两天看到一个Startup的首页有4M之大,可谓惊人),用户看个页面半分钟都打不开,你说咋发展?先把基本的条件满足,再去研究前端优化。功能增加要谨慎不是有个80/20原则么?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最能给你带来商业价值的地方。有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带来很大的开销,反而收效甚微。记住,小站点,最有价值的是业务模式,而不是你的技术有多牛。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不要炫技。有些网站不停的添加功能,恰恰是把这些新功能变成了压死自己的稻草。从开始考虑性能这一点是可选的,但也重要。设计应用的时候在开始就应考虑Profile这件事情。一套应用能否在后期进行有效优化和扩展,很大的程度限制在是否有比较合适的Profile机制上。需要补充的是,对性能的考虑必然要把有关的历史数据考虑进来。另请参见网站运维之道的容量规划以及其它小帖子。好架构不是设计出来的这是最后要补充的一点。好的架构和最初的设计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发展中的演化:发展-->发现问题-->反馈-->解决问题(执行力)-->改进->进化到下一阶段--新问题出现(循环)有些站点到了某个阶段停足不前,可能卡在执行力这个地方,来自用户的反馈意见上来了之后,没有驱动力去做改进。最后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最怕听到的就是"业务不允许"的托词,试想如果不改进业务都没了,那业务还允许么?其实就是一层心理障碍。这篇文章有浓重的山寨风格,所以,你不要太认真。如果在用短、平、快的方式构建某些山寨网站的话,可参考其中对你有益的点,不赞同的地方可以直接忽视掉,就没必要费力留言进行争论了。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有几千万家,但信息化建设却并不理想,拥有网站的只有不超过两百万家,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存在电子商务需求,却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站。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苦于不懂建站相关的技术,今天月光博客就介绍一些关于企业建站的基础性常识和资源,包括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企业邮箱、建站工具、网络营销、应用托管等,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公司等企业参考。域名注册:国内知名的域名注册商是新网(中国数码集团)和万网(阿里巴巴)。产品价格,COM域名的注册价格为139元/1年(万网)和128元/1年(新网),CN域名注册价格为69元/1年(万网)和100元/1年(新网)。万网企业虚拟主机价格780元/1年(150M空间,ASP、PHP,每月20G流量,可绑定10个域名),新网虚拟主机价格750元/1年(300M空间,ASP、PHP,每月10G流量,可绑定4个域名)。两者COM域名的代理价格约为55元。新网和万网的优点是运营比较正规,是国内知名的域名、虚机服务商,电话服务沟通方便,缺点是域名和虚拟主机的价格高,性价比低,对于有交互性内容(留言板、论坛等)的企业网站来说,域名存在被Hold的政策性风险。以个人名义注册的CN域名则存在被收回的风险。国际最大的域名注册商是Godaddy,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域名注册排名第一的服务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8%.支持国内的支付宝进行支付,支付时候会自动按照当天汇率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产品价格,COM域名注册大约70元/1年,代理商价格为50元/1年,不支持CN域名。具有独立IP的虚拟主机价格为600元左右(10GB空间,PHP,10个MySQL数据库,每月300GB流量,独立IP,可绑定无限域名)Godaddy的优点是服务较为稳定,域名管理的功能专业且全面,域名不存在被Hold的政策性风险,产品性价比较高,可以使用一个虚拟主机绑定多个用户的域名,缺点是语言限制,电话交流沟通不便,不支持支付宝之外的国内其他支付方式,一些域名服务(如域名转发、共享虚拟主机等)的IP无法从国内访问,虚拟主机需要购买独立IP地址。企业邮箱:目前提供基于企业域名的邮箱服务主要有Google、微软和腾讯等企业。1、GoogleApps:免费创建200个用户的邮箱,每个用户拥有7GB的存储空间,具有优秀的反病毒和垃圾邮件功能,其收费价格相对较高。企业内部协同可绑定Gtalk帐号。2、WindowsLiveDomain:微软提供的基于LiveHotmail的域名邮箱,和MSN绑定,最多可创建500个帐户。企业内部协同可绑定MSN帐号。2、腾讯QQ邮箱:可免费使用4G空间爱你的免费信箱,可自定义LOGO图案。最多30名成员,QQ域名邮箱目前还是在个人领域尝试,非常小的企业也可以使用。企业内部协同可绑定QQ帐号。企业建站工具:企业要建设电子商务网站,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淘宝、阿里巴巴、百度有啊等网站申请使用,其优点是简单易用,搭建快速,缺点是自定义功能不强,无法实现一些定制功能,并且通常必须使用该网站提供的二级域名。另一种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电子商务管理程序,自己搭建平台,优点是可以使用自己的域名,可定制性强,缺点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网站管理基础。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基于PHP的中文开源电子商务管理系统。osCommerce:是一套由自由软件开发社团开发并维护的在线商店的解决方案,免费开源,并可以应用到任何的商业环境中,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但目前有日渐没落之势。ZenCart:完全免费开源的网上商店系统,易于安装,支持多语言、多货币,具有完善的网店系统流程,可以帮助用户建立风格不同的电子商务系统。ECShop:完全开源的网店程序,在插件和二次开发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与康盛的Discuz系列整合较好。目前已被SHOPEX收购。ShopEx:国内最早的网店软件提供商之一,功能全面,收购了ECShop,目前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免费独立B2C网店管理软件。其他免费电子商务产品还有,国内的HiShop(ASP.NET/B2C)、PHPB2B(B2B类)、Magento、OpenCart等。如果企业网站仅仅需要CMS(内容管理系统)这部分,可以考虑的系统包括SupeSite、DedeCMS、KingCMS、Drupal、WordPres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