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浏览
- 2022-12-12
颅内动脉瘤有哪些病因和分类?4类人群需提高警惕
据黄正松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先天性缺损或后天动脉硬化、损伤导致局部血管膨出形成的包块,它随着血流的冲击不断增大,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它薄弱的区域可能会出现破裂,从而致病。颅内动脉瘤大概有以下集中:
按大小可分为小动脉瘤(5毫米以下)、中等动脉瘤(5-10毫米)、大动脉瘤(11-25毫米)及巨大动脉瘤(25毫米以上);按形态可分为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不规则动脉瘤。
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颅内感染性动脉瘤和外伤性动脉瘤;按病情则分为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
黄正松教授表示,颅内动脉瘤成因比较复杂,具体以4类人群较为高发,需要提高警惕:
1、老年性动脉硬化严重的病人,特别是处于颅内动脉瘤高发年龄段,即55岁-65岁的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2、存在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剧烈运动甚至是大便用力过猛行为的人群,这些行为可以使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
3、过量的酒精以及寒冷地区季节变化的刺激都可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几率。另外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的人群也易出现动脉瘤破裂。
4、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虽不是遗传病,但存在家族多发的倾向,如果发现家人患有颅内动脉瘤,其他有血缘亲属都应进行全面普查,以免漏诊或耽误治疗。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破裂致死致残率高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症状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黄正松教授介绍说,由于大多数病人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少数会有脑内血肿甚至破入脑室引起脑室出血乃至脑室铸型,因此,其典型症状大概是这样的:“患者可感受到爆炸般的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喷射状呕吐,也可伴有失语、偏瘫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病程进展快还可危及生命,每次出血大约有30%的病人死亡,有些病人甚至没到医院就已经死亡;存活病人也有一半左右会严重致残,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一旦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应尽快送医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哪些并发症也是比较可怕的,黄正松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病人每年约有3-7%会再出血,完全康复且无并发症只是少数。
此外还有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血分解产物的刺激,引起广泛弥漫性的脑血管持续性收缩,导致血管内的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广泛脑水肿、脑梗塞,严重时甚至致死,是颅内动脉瘤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要想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黄正松教授表示需及时清除血肿和持续排出血性脑脊液,缓解和控制脑血管痉挛;第三方面是脑积水,多发生于出血后两三周,可通过脑室腹腔分流进行治疗,预后情况往往较好。
那么,如何诊断颅内动脉瘤?
黄正松教授介绍说,破裂动脉瘤病人为尽快确诊抢救,应采用头部CT和头部CTA诊断,前者可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可判断颅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状以及有否脑血管痉挛等。若需进一步治疗时 ,也可采用DSA脑血管造影(有创性检查)。
对未破裂的动脉瘤病人,通过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多可得到明确诊断。若需要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则可进行DSA脑血管造影。
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如何?
据黄正松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有两种治疗方式:
开颅手术,适用于伴有脑内血肿和脑室出血或是脑室铸型需清除血肿的患者,及特殊部位并伴有压迫效应的颅内动脉瘤,缺点是创伤大、风险高、易有并发症及康复时间长,昏迷病人尤须慎用。
血管内栓塞治疗,属微创治疗,优点是创伤少、风险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相对较短,不足之处是价格较高且根治率低于开颅手术。常用于不适用于开颅手术的危重病人以及特殊部位易出现并发症的动脉瘤。
目前,采用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人比例约是3:7,随着技术和医疗材料的发展,未来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病人或会进一步增加。
黄正松教授强调,颅内动脉瘤每次出血均可导致约30%的病人死亡,此外病人还需面临各种并发症以及致残的风险。因此颅内动脉瘤一定要积极治疗,尽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首先,患者应在动脉瘤破裂后72小时内进行早期治疗,此时治疗疗效更显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其次,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疗效更好更安全的疗法。另一方面,医疗团队也要做到专业化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协调合作。
近20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疗效不断提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逐渐下降。对治疗后存活但伴有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尚需半年至一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病人和家属要有耐性。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要手术治疗治疗吗?
部分患者可在体检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这时候到底要不要治疗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黄正松教授指出,大多数患者这时都无症状,只有极少数病人可因巨大动脉瘤出现面部麻木、重影、视力下降、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黄正松教授表示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首先可看大小,5毫米内的小动脉瘤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只有发现动脉瘤体积增大或是形态改变时才需手术。大于5毫米的动脉瘤则需综合分析。
其次是看形状,不规则动脉瘤、窄颈动脉瘤和乳头样突起的动脉瘤易破裂,也需手术治疗。然后是位置,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以及基底动脉顶端的动脉瘤等特殊部位的动脉瘤容易破裂,都需积极治疗。
此外,巨大动脉瘤产生压迫效应并带来症状时,也需手术治疗解除症状。最后,严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更高,一般也需积极手术治疗。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某些医院以及国内少数大医院可通过核磁共振的特殊检查项目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筛查,通过高分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是否需手术治疗,但此技术仍在临床研究阶段,最终结论还需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来确定。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