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浏览
- 2022-12-11
胃病在生活中很多见,这样的情况要注意做好正确的认识。目前,全球约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胃病患者高达1.2亿。我国胃病患者人数众多,并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目前所有恶性肿瘤占第二位,每年约有35万余人死于胃癌,死亡率高居第三位。
因此,有必要了解有关胃病的基本常识,掌握胃病正确的预防和护养方法。关于养胃的方法和误区,相比很多人还有疑问:胃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胃?喝牛奶真的养胃吗?是否也需要定期检查胃部的健康?......
在往期的专家讲堂中春雨医生特别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陈胜良医生为我们讲解:正确的养胃方式应该怎么做?
常见的胃病症状有哪些?
根据陈胜良主任介绍,关于胃病症状主要有两大类:
胃功能减弱:“胃抑郁”
食欲不振
嗳气
餐后不适
早饱
餐后饱胀
恶心
呕吐
胃功能亢奋:“胃躁狂”
饥饿感
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
空腹痛
恶心
呕吐
除此之外,胃病症状还包括胃食管返流、十二指肠炎症及下消化道相关症状:
胃食管返流:
烧心
反酸
吞咽困难
咽部异物感
咽痛
咳嗽
牙病
耳塞
十二指肠炎症:
餐后上腹痛(0.5-1.5h)
胆汁反流
下消化道:
餐后胀痛
腹鸣、腹泻
气串、便秘
口臭
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得胃病?
据陈胜良主任介绍,精神、情绪、心理 ,进食、睡眠节律,食物,冷热,客观认知、应对行为,这些都会导致胃病症状。
精神、情绪、心理:当我们经历精神紧张、压抑、愤怒、悲伤等情绪的时候,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情况,是因为精神因素与胃肠活动密切相关,持续、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可诱发胃肠道疾病;
进食、睡眠节律:日常饮食是否规律,以及睡眠节律是否正常,睡眠是否充足,都可影响胃肠道健康;
食物:过冷、过热、过咸、过甜、过于坚硬或粗糙、油腻、辛辣的食物,都可刺激胃肠道,对胃肠造成负担,导致或加重胃病症状;
冷热:这里指的是环境温度的冷热,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客观认知、应对行为:如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牛奶会拉肚子,应调整饮食方式;有胃病的人群尽量不要吃夜宵,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如何防治胃病?
出现长期食欲不振、上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机体一般状态,然后可能会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实验室检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和病理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胃部病变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进而启动治疗或预防方法。日常注意进行良好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症状,促进机体恢复,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上班族在护胃方面,要注意避免精神紧张,生活中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饮食要有规律,睡眠充足;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注意保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话,最好进行根除治疗;存在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一般来说,细、烂、新鲜的食物更养胃,食物要注意种类多、常调换,有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吃或放在后面吃。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引起胃上皮化生和胃癌的最重要病原体,此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将Hp划分为Ⅰ类致癌物。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Hp的感染率也在50%左右,且北方地区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是会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一系列胃肠疾病,甚至胃癌。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对Hp感染患者家庭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当父母存在感染时,其子女的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共用餐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是家庭成员之间常见的感染途径。
从预防胃癌的角度来说,成人即使没有症状,一旦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最好是接受正规的根除治疗。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目前我国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经过两周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可达到85%~94%。
对于特殊人群(低危癌风险人群、反复根除失败等),可以考量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与根除综合成本代价以及难易程度。
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慢性胃炎,简单来说,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的胃粘膜的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据陈胜良主任介绍,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报告发现,所有人都有胃炎,绝大多数“萎缩、肠化”都在正常范围内,萎缩性胃炎生癌的风险主要与范围有关,肠化生生癌的风险主要与范围和类型有关,规律胃镜检查是防控胃癌风险的重要手段。
发生萎缩性胃炎也不要太紧张,荷兰的一项全国范围队列研究,通过对9万余例胃炎病人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只有0.1%的患者发展为胃癌。
胃癌“三要素”:
慢性不可逆炎症背景(损伤vs.修复 炎症致癌分子)
细胞微环境中的分子环境:(胺、烷、次级胆酸等)
免疫因素:免疫监视、免疫杀伤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