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浏览
- 2022-11-07
米虫:又称米象,是米谷中的小黑甲虫,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
当温度愈低,它们生长发育时间就愈长,在30℃时,约20几天就可繁衍一代,但在13℃时,成虫几乎呈现不活动状态。米虫和菜虫一样,是农作物农药使用状况的安全参考指标,放了很久时间的米(夏天气温放3个月以上),还不长出米虫的,更让人担心!
米虫从哪里来?
稻子刚结穗还尚未收成前,米象妈妈就已经把卵产在稻穗中。
收割后虽经过碾米的步骤,但也无法破坏其孵化环境,而且在产卵过程中,米象妈妈会将米粒咬出一个洞并产卵于洞内,再以分泌物将米粒上的洞口封住,等到碾成食用米的过程中,因周遭环境温度和或空气介入,适合虫卵孵化,幼虫便在米中渐渐发育,经成蛹、羽化,就是我们看到的米象。
由上可知,米象出现的管道有:
1.稻谷收割后入仓储存期间
2.碾米过程
3.销售期间。
不仅稻米会长“米虫”,绿豆、红豆、干面条等等也有豆象鼻虫类寄食繁殖。
如何预防米虫呢?
1.不要一次买太多米回家存放,采购约二十天可食用完毕的数量即可。
2.将米置于冰箱冷藏储存,或者常温保存时,储存于密封的米桶,也可在米桶中放几粒干辣椒、月桂叶、蒜头防虫。
3.把米放进冷冻库里冰2到3天,什么虫也没了!
放进零下20℃至零下10℃的冷冻库,则可杀死躲藏在米粒中的虫卵,不再有虫害发生,是一种快速有效,且对米质无害的物理性防治米虫之最好方法。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